宠物药市场的崛起与展望

随着宠物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宠物药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在中国(泰州)医药博览会-创新药与宠物药行业会议上,来自监管部门、学术界及企业界的专家们分享了关于宠物药注册、研发趋势以及市场潜力的深入见解。本文将综合这些观点分析宠物药市场的现状、政策支持、创新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宠物药市场的快速增长
 

 

近年来,中国宠物养殖业经历了显著增长,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这一增长速度尤为突出。《2023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指出,中国宠物猫狗的数量已经超过1亿只,尤其是在城市中,养宠家庭的比例持续增加,宠物已成为许多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2年,全行业宠物药生产规模由58亿元增长至143亿元,显示出宠物药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以抗寄生虫药和解热镇痛药为例,这两类药物占据了宠物药市场的半数以上份额,其他还有消化系统用药和皮肤用药构成了当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几大类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宠物老龄化现象日益普遍,针对老年宠物慢性病管理的专业药物也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新焦点。然而在早期阶段,宠物药的供给曾一度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为解决这一问题,农业农村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宠物药注册效率,增加了市场供给。例如,通过优先评审程序,确保宠物药可以“不排队”地进行评审;同时简化资料要求,允许使用已批准的人用药品数据来替代部分宠物药研究资料,从而加快了新药的审批流程。

 

 

政策环境的支持
 

 

为了进一步推动宠物药的研发和上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专门针对宠物药的法规和技术规范。如:

261公告:主要针对二类药和五类药,允许通过仿制药评价技术来降低研发成本。

330公告:为人用药转为宠物药提供了优惠政策,如允许借用已批准的人用药资料,简化临床试验要求等。

610公告:针对人用中药转为宠物用中药的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和简化措施。

 

这些政策不仅为宠物药的研发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指导,还通过仿制药评价技术降低了研发成本。此外,对于人用药转为宠物药的情况,也给予了特别的优惠政策,允许使用已批准的人用药品数据来替代部分宠物药研究资料,从而加快了新药的审批流程。例如2020年起,允许使用仿制药技术来研发2类新药和5类新药,这大大简化了研发过程。

 

 

宠物药市场的挑战
 

 

尽管宠物药市场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其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解决物种间差异带来的挑战

 

- 猫和狗作为不同的物种,对药物的选择性和代谢途径存在明显差异。例如,猫的肝功能代谢能力与狗不同,导致同一药物在两种动物体内的效果可能大相径庭。

- 猫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实验动物,不像小鼠那样被广泛用于基础医学研究中。因此部分人药的经验和数据积累无法直接利用于开发猫用宠物药。

- 大型犬和小型犬之间的体重差异也会影响药物剂量的设定,使得一种药物难以同时适用于所有体型的犬类。

 

 改善临床试验管理

 

- 宠物医院分布广泛且数量众多,如何有效组织和管理临床试验成为一大挑战。此外,由于猫不是标准实验动物,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持,导致针对猫的药物研发较为困难。

 

 提高市场接受度

 

- 宠物药的特殊之处在于用药的宠物无法形成有效反馈而决策权在于其主人,因此药品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产品研发,还需要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来确保产品能够被广大宠物主人接受。宠物主人作为最终的决策者,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使用便捷性有着较高的要求。

 

 

宠物药企如何应对
 

 

为应对这些挑战,大会专家提出了以下应对方式:

 

 开展多物种研究:通过广泛的动物实验,了解不同物种对特定药物的反应,从而为每种动物设计专门的药物配方。例如,对于猫,可以开发专门的药物剂型,确保其适口性并减少副作用。李靖博士提到,由于猫不是标准实验动物,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持,因此需要特别关注猫的药物研发。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引入更多关于猫的临床数据,以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

 

|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利用基因编辑等先进技术,调整药物分子结构,使其更适合特定物种的生理特点。这可以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开发出针对猫特有的代谢途径的药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跨物种药物转化:借鉴人类药物的成功经验,将人用药物转化为适合宠物使用的药物。例如,通过330公告允许使用已批准的人用药资料来简化宠物药的研发流程,加快新药上市速度。

 

 建立标准化的临床试验网络:通过与多家宠物医院合作,建立标准化的临床试验网络,确保试验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宠物临床试验中心,提供统一的试验指导和管理。这样可以集中资源,提高试验效率。据李靖博士介绍,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空军军医大学和清风药业联合组建了专门从事宠物大健康研究实验室,正在开展多项宠物药物的研究,包括将人类临床上用到的创新药物、疗法、器械和手术技术转化为宠物适用的解决方案。

 

 建立标准化的科研平台:通过建立标准化的科研平台,提供统一的实验指导和管理,确保研究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例如,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提出了ACRO(Animal Clinical Research Organization)的概念,为宠物药物、食品和用品提供全流程全周期的服务,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上的宠物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合作,共享临床试验数据和资源,提高试验效率。例如,可以与美国、欧洲等地的宠物医疗中心合作,获取更多关于猫的临床数据。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临床试验管理经验,提高国内宠物药临床试验的水平。

 

 加强市场教育: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向宠物主人普及宠物健康知识,提高他们对宠物药物的认知和接受度。例如,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宠物健康科普文章,增强宠物主人的健康意识。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宠物医院合作,定期举办宠物健康讲座,增强宠物主人的健康意识。

 

 改进产品设计:开发易于使用且具有良好适口性的药物剂型,提高宠物主人的使用体验。例如,开发口服液或咀嚼片等易于给药的形式,减少宠物主人的困扰。李靖博士提到,欧博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开发宠物药物时,特别注重产品的适口性和易用性,以提高宠物主人的满意度。

 

 建立品牌信任:通过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宠物主人的信任。例如,定期发布产品质量报告,展示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增强消费者的信心。此外,可以与知名宠物医院合作,通过专业医生的推荐,提高产品的可信度。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宠物健康数据,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临床试验设计,提高试验的成功率。例如,通过分析历史病例数据,预测不同药物在不同宠物群体中的效果。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准确地选择试验对象,优化试验方案,从而提高试验的成功率。

 

 

未来展望
 

 

随着宠物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我国宠物药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宠物饲养家庭比例(约20%)远低于欧美国家(45%-55%)。宠物药销售额占整个兽药市场的约17%,但预计未来将继续增长。宠物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犬(73%),其次是猫及其他动物。进口宠物药占比44%,国产则为55.7%。从疾病情况来看,抗寄生虫药和解热镇痛药是主要需求,占宠物药总量的52%。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2年间,中国宠物药市场规模保持了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人民币以上。在全球范围内,宠物药市场的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例如,辉瑞(Pfizer)旗下的硕腾(Zoetis)是全球最大的宠物药品公司之一,其市值达到了800亿美元,2023年销售额达到85亿美元,相比之下,人药企如辉瑞市值更高约1600亿美元,但其营收也达到约600亿美元,与宠物药企的营收与市值对比,表明宠物药市场具有极高的利润空间和增长潜力。

 

 

宠物药市场正处于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及市场开拓,我们有信心看到这个行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国内宠物药企将逐步缩小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为中国宠物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