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私募股权行业回顾与2024年展望

| 回顾2023年

 

2022年以来,“十四五”规划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推进制造业补链强链,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提出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全面推行注册制、支持产业链链主风险投资等一系列举措。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作为股权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也在发生着结构性的变化与调整。

 

 

E   募资端:基金募集总额同比下降15.47%,LP类型仍以政府出资平台为主,已提高至40.60%。

 

2023年,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共计6,980只基金完成新一轮募集,数量总体与2022年持平;募资规模达18,244.7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47%。

 

 

 

数据来源:清科资本

 

从币种来看,在18,244.71亿元募资总额中,人民币基金募集规模达17,156.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10%,占全市场募资总量的比重由2022年的88.4%增长至94.0%。

外币基金数量和规模出现较为显著的下降趋势,2023年共77只外币基金完成新一轮募集,同比下降32.50%;募资规模约为1,088.70亿元人民币,同比降幅达到56.40%。

 

 

数据来源:清科资本

 

2023年我国股权投资市场新募人民币基金的LP披露认缴出资总规模达到1.7万亿元。其中,政府引导基金和政府机构/出资平台合计认缴出资金额近6,200亿元人民币,占比达到40.6%,相比2022年增长了6.7%。产业资本的出资保持活跃,2023年披露的认缴出资金额占比达26.7%;个人及家族基金占比为10.5%。

 

 

数据来源:清科资本

 

从募资市场看,2023年100亿以上的人民币基金皆由国资背景的管理人发起设立;50-100亿的基金也有近73.8%是国资背景。

国资管理人的募资规模仍保持优势,除金额不足1亿元人民币的小规模基金外,其余各规模区间的新募基金中,国资背景管理人所管基金的新募集金额占比均超过五成,且这一比例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逐渐上升。

 

 

E   投资端: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规模持续下降,半导体、生物技术、IT为前三热门投资赛道,三者合计52%。

 

数据来源:清科资本

 

2023年,我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端仍处于下滑趋势。从投资案例个数上看,下降至9,388个,同比下降11.85%;从投资金额看,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规模为6,928亿元,同比下降23.68%。

 

 

 

数据来源:清科资本

 

2023年投资金额前三的领域分别为半导体及电子设备(占比26.9%)、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占比15.4%)、IT(占比10.1%),投资规模分别为1,864.99、1,064.99、701.40亿元。2023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融资金额TOP10项目如下:

 

 

 

 

 

  • 2023年半导体行业融资情况:融资案例集中在芯片设计环节,占比65%A/B轮融资案例最多,占比达到52%

数据来源:云岫资本

 

2023年半导体领域融资共发生475笔,其中芯片设计297笔,占62.5%;半导体设备77笔,占16.2%;半导体材料67笔,占14.1%;制造封测23笔,占4.8%。

 

 

数据来源:云岫资本

 

从融资轮次来看,Pre-A轮以前的项目数量共107个;A轮和B轮的项目总数达到247起,占比超过一半。

2023年国内半导体领域共发生起475起私募股权投融资事件,2023年已披露融资事件的融资总额合计约1,120亿元。其中长鑫新桥于10月26日获得融资390亿,成为2023年半导体融资规模最大的案例。目前长鑫新桥主要产品为DDR4内存芯片。

 

 

E   退出端:2023年基金项目退出仍以IPO为主,23年下半年IPO收紧导致发行有所下降,致使以回购退出的交易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7.2%;   

 

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3,946笔退出案例,同比下降9.6%。其中,被投企业IPO共2,122笔案例,在退出方式中占比约54%,同比下降8%。

 

数据来源:清科资本

*注:1笔退出交易指1只股权投资基金从1家被投企业退出,如N只股权投资基金从1家企业退出,则记为N笔。

 

 

境内和境外市场交易走势发生分化。具体来看,A股在新股发行节奏阶段性放缓的背景下,全年共发生1,348笔被投企业IPO,同比下降38.3%;境外市场则受益于中企赴美上市恢复常态化,2023年被投企业IPO达到774笔,同比上升51.5%,其中美股共计117笔(2022年仅7笔)。

 

回购、股转及并购交易案例数量均实现同比增长。2023年全市场共发生604笔回购交易,同比增长27.2%股转和并购交易同比分别增长4.8%、1.7%。

 

数据来源:清科资本

 

2023年,境内外上市中企共399家,同比下降21.5%;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3,958.07亿元,同比下降40.0%;

2023年中企上市市场总体保持合理运行。分时间段来看,上半年市场热度较高,新股发行数量同比增长;下半年,A股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中企上市活跃度及融资规模均明显下降;同时,随着规范股份减持行为新规出台,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质量的要求进一步增强。

从各版块上市融资金额上看,科创板融资额1,415.39亿元,同比下降43.8%,占比35.8%;创业板融资额1,223.11亿元,同比下降31.9%,占比30.9%。

 

 

数据来源:清科资本

 

A股市场:2023年创业板、科创板各有110家、67家中企上市,同比分别下降25.7%、45.5%。北交所扎实推进高质量扩容,全年共77家企业上市,首次超越科创板。融资额方面,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总融资规模分别为1,415.39亿元和1,223.11亿元,同比下降43.8%和31.9%。沪深主板合计募资756.12亿元,同比下降42.4%。北交所融资规模同比下降13.8%,在各板块中降幅最小。

 

境外市场:美股方面,2023年共20家中企赴美上市,首发融资额合计人民币38.68亿元,上市数量和总融资额均为去年的2倍。港股方面,新股数量同比下降10.8%,首发融资额同比下降51.3%。

目前境内IPO还是主要退出渠道,占比79%。但是2023年A股发行节奏明显放缓,境内IPO占比也随之有一定降低。

 


 

从退出行业看,机械制造、半导体和化工原料及加工为前三大IPO领域,分别占比22.1%、15.3%和10.5%。

 

 

| 2024年中国私募股权行业展望

 

​​​​​​​E   宏观环境和政策环境变化引导投资机构投资偏好转变,半导体及电子设备成为资本青睐的主要方向。

 

2023年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冲击延伸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低迷。而制造业投资受益于制造业资本开支周期启动、货币政策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以及出口等因素同比增速回升。随着宏观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升级成为政策导向,经济从过去的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

突破卡脖子工程的高端制造业进口替代是目前新兴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半导体芯片、高端制造等领域仍然为近年来资本青睐的投资方向。

 

E   上海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企业风险投资受政策鼓励,退出渠道有望进一步拓宽

 

2023年12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称《措施》),《措施》从九个方面提出了32条务实创新的政策举措,持续细化、优化“募、投、管、退”全流程、各环节服务,打造投早投小投科技的风向标,着力营造政府领投、机构跟投的氛围,驱动更多资本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吸引更多投资机构落户上海、长期发展。

《措施》首次提出“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开展企业风险投资(CVC)”的概念,“推动链主企业围绕本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股权投资,参与上下游协同创新,加快核心技术研发突破和产业转化,对于链主企业设立的CVC机构,可比照股权投资机构给予相关专项政策扶持。”

 

在畅通股权投资退出渠道方面,《措施》提出要“通过提升并购重组退出效率、畅通被投企业境内外上市通道、提升基金份额转让平台功能、推动S基金发展、开展实物分配股票试点等,为股权投资退出拓宽通道”。

 

 

​​​​​​​| 总结

 

过去一年,全球经济充满挑战,中国市场也经历了经济下行、中美科技加速脱钩等多重考验。凛冬虽寒,春归有期。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逐步调整,生产生活逐步回归正常,经济修复动能进一步增强,令投资人重拾信心。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鲜明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工作目标,并将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高度,奠定了强化金融监管的主基调。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4年经济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除此之外,本次会议还首提“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加力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展望2024年,尽管证券与股权市场不确定性尚存,但宏观与政策环境已然明确转向,随着宏观经济复苏预期,多层次资本市场退出体系的逐步完善,企业风险投资得到政策支持,私募股权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将继续发挥潜能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